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批判互動設計作業04 / M10210302 + M10210308 / 林浩翔 + 陳敬恆


林浩翔:
twins這個東西有兩個目的性,(1) 增加人際關係互動 (2) 多元的機能,意圖以隱諱的外型( form ) 製造各種機能 ( funtion ) 的可能性;


陳敬恆:
其實我覺得這的確是一個治癒人心的好產品,在生活當中確實是可以觀察到人對於“陪伴”的需求和依賴性。不說別的,單舉“上廁所都要手牽手一起去”這件事情,不得不說我們真是不甘寂寞的動物。


林浩翔:
可是一起做什麼這件事,在twins這個作品中我認為是比較弱的,因為它無形中有一個淺規則:「我必須遵守設計師所預設的使用方法,才能傳達出我的使用狀態」,可是它的外形又很隱諱,造成會有種「其實要怎麼用,用在哪都可以啦」的感覺,因為我平常是不喜歡看說明書的人。

陳敬恆:
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滿認同的,確實這個設計還滿矛盾的,假設這個設計是希望讓使用者自然的去隨著自己的習慣和想法使用,但我看不到他的開放性,畢竟產品本身有一套確實的遊戲規則在裡面,透過摸索我們自然會回到那個規則上。假設這個設計是讓使用者透過規則來達成設計本身的目的的話,確實整體又太過隱諱了一些,而且很麻煩的是我們還必須去學習它的規則才能夠順利使用。


林浩翔:
所以意思是說:這作品"預設"了一個可以被摸索出來,甚至是先定義好的規則,但外型又保留了一定的隱晦程度,沒有很明確的傳達出來,這其實是矛盾的。是嗎老皮?


陳敬恆:
大致上就是這樣了阿寶。


林浩翔:
我認同,因為我看到影片的第一個想法就是「一定要這樣用嗎?」,不過相對來說這樣的作法其實保留了很多的開放性,是不是有可能增加了二次對話的可能?比方說因為對於對方的投射而去彩繪木頭外框、或是分享不同的使用方法;而藉由這樣的過程,使雙方的互動能更為深入,使得這個作品本身其實變成了一個開始。


陳敬恆:
也許我們還得再考慮一個“時間”的面向還有使用的對象,如果今天是一對情侶在使用這樣的裝置時,我覺得應該會產生強大的共鳴,這個東西除了能夠溝通之外,是不是也會成為一個感情的寄託,長時間的使用我想一定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情感,然後使用者會自行在上面製造意義,這樣的狀況下確實會讓人產生新的溝通語言和使用方式。


林浩翔:
所以其實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思考邏輯,去檢視身邊習以為常的物件,重新思考它的形狀跟功能,並予以再設計。工業時代的形隨機轉 ( form follow function ) 已經不再是設計師要思考的層面,之前的工業設計師處理這個已經太出色了,應該是再退一步,思考設計物本身與環境、行為、使用者之間的對話關係與在長時間下的發展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