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

批判互動設計期末報告 / M10210118 王柏皓


1888年 Hertz 證實電磁波存在之後,人類生活空間的距離便開始擴展開來,對於這種物理現象的深入研究,打開了各式各樣對於人類生活型態的改變,如同二次世界大戰中,德國的閃電戰也因無線電技術而能實現,而近年的發展和研究更讓無線電波的各個區段 - 無線電、微波、紅外線、紫外線...等 - 有更多元的應用。不過對於技術的思維方面,普羅大眾的認知還是局限在點對點的傳輸,對於無線電波的技術想像往往只是單方發射 - 單方接收的思維。

Dunne 觀察到這樣的現象,並嘗試著用各種設計物去探索更多可能性,可以說是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技術想像,比方說車用收音機:普遍只是認為這個裝置就是收聽廣播,而忽略了它作為探針的一種可能性。所以 Dunne 在 "Hertzian Tales: Electronic Products, Aesthetic Experience, and Critical Design" 這本書,其中包含了很多這樣的例子,提出了赫茲空間與電子氣象的概念:在科技發展的同時,電磁波其實可以被視為一種氣象狀態,是散布在我們周圍的空間,而人們可以透過各種科技裝置去感應電子氣象的存在。這樣的技術想像,其實應該透過設計師的實體設計物做一種批判式的設計:在使用的過程中促進人們不斷去思考赫茲空間的存在。而藉由這種思維的下放,建構出一種對於無線電波的新認知,進而提供不同的視野發展未來的運用。

因此,Dunne 其實賦予了設計師一個新的角色,藉由實體設計物的陳述與質問,使用者在操作設計物的過程其實是一種意義建構的過程,如同課堂裡 ” the three paradigms of HCI “ 中所說的,設計師已經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解決問題( 1st paradigms ),或是針對科技與人之間的優化 ( 2nd paradigms ),而是提供一種情境,促使人們去反思,就和科幻小說或電影一樣,試著建構與表達出各種不同的世界,在這些情境之下科技的能耐已然不是重點,而是它與生活交織的樣貌如何被描述、被接受 ( 抑或質疑 ) 。

但設計師也不是全然的否定以往的思維,如同人類在社會科學中的發展一樣。從實證主義、後實證主義、結構主義、詮釋學、批判理論的發展來看,不斷的會有不同的思惟崛起,去質疑之前的觀點和缺漏,如同 Hegel 在辯證法 ( Dialectics ) 中的核心觀念,各種正反意見的相互激盪最後會形成一種超越,接近事物的本貌;因此,批判理論並無法全然的否定建構主義,只是長年在建構理論之下的設計思維,的確需要一些刺激,並逐步完整其本體論、認識論與方法論。

批判設計的價值在於其設計物所產生的論述空間,相較於純粹哲學的理論 跟 理性主義的 " 問題 - 解決方法"而言,設計師是當下有能力跨足兩者,透過設計去營造情境、傳遞不同的價值觀,甚至是不提出價值,讓使用者自己探索與思考 ( The drift table, William W. Gaver)。實體設計物在此時成為了一種論述上的優勢,是讓使用者進入情境的最直接方法。


最後,回歸到人類的社會發展本身,21世紀資本主義加速了世界的扁平化,同時也逐漸塑造了一些較為偏頗的價值觀,人們開始以物質標準作為價值判斷的依歸;如同 Lars Hallnas and Johan Redstorm 所提到的,設計師應該要幫助人們回歸心靈的平靜,以及促進對於生活片段的反思;在現在高速發展的科技之上打個大問號,迫使人們去檢視這個問號,並逐漸的建構出生活的意義,從批判設計走向建構,創造以真實意義帶領的世界、更加美好的世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